易倍新闻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有布依族、苗族、彝族等40多个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数量众多。近年来,黔西南州税务局发挥税收职能作用,聚焦本地非遗特点,优化服务举措、精准落实税惠红利,以实际行动润匠心、护传承,助力非遗焕发新活力。emc易倍APP
“哒哒哒......”望谟县贵州树娘绣刺绣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传来了缝纫机加速运转的声音,绣娘们正在赶制作少数民族服饰订单。
这家由非遗传承人韦树章于2019年创立的企业,凭借“非遗工坊+居家就业”模式,不仅让布依族刺绣技艺焕发新生,更带动3000余名留守妇女就业,人均年增收2.4万元,绣出“守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养活家”的幸福图景。
“企业发展离不开合规经营和依法纳税这张‘金名片’。”韦树章感慨道。企业从乡镇作坊起步,如今已在全国拥有50余家合作小作坊和多个省市加盟店,其“望谟布依‘树娘绣’工匠”劳务品牌成为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墙上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最美贵州绣娘”等荣誉,见证着传统技艺与现代经营的深度融合。
为助力非遗行业行稳致远,望谟县税务局推出“风险体检+税惠礼包+定制培训”的精细服务,专管员上门梳理涉税风险,手把手指导政策申报。同时,通过电子税务局弹窗提醒、征纳互动平台定向推送,实现税费优惠精准直达,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健康发展。
兴义市税务局税务干部到非遗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现场解读纳税信用等级评价政策,引导企业依法纳税、诚信经营。罗春红摄
贞丰县素有“中国糯食之乡”的美誉,布依族灰粽因其独特工艺和口感,成为保留在舌尖的“非遗”文化。
贵州胖四娘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胖四娘”)作为糯食制作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省级非遗工坊,目前有州级非遗传承人1人,布依灰粽制作技艺传承人5人,产品沿用祖传独家配方,采用传统布依制作工艺,打造了布依粽、糯米饭等12种糯食相关产品,采用真空锁鲜技术让灰粽突破地域限制,从深山到都市,实现灰粽的破圈之路,年均销量突破100万个,实现产值近800万元。
据胖四娘负责人朱颖介绍,公司形成“非遗+种植+加工”全产业链,带动2000余户农户参与糯米、粽叶种植,吸纳120余名脱贫群众就业,月均增收2000元,实现了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为助力“非遗美食经济”发展,让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出圈”,贞丰县税务局组建“非遗美食税宣小分队”,为“非遗”美食产业提供特色服务,以税惠“春风”助力舌尖上的“非遗”香飘万里。
“公司从小作坊发展成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龙头企业,是税务部门陪伴我们爬坡过坎、一路前行,不论是业务辅导还是政策宣讲都很及时,减税降费带来的红利也很直观,近年来,我们累计享受税收优惠近16万元,缓解了扩大规模、升级设备的资金压力。”负责人朱颖说,“地道选材和传统制作技艺有了持续加码的税费优惠政策支持,坚定了我们把舌尖‘古早味’增添‘新味道’的信心。”
贞丰县税务局“非遗美食税宣小分队”走进非遗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解答涉税疑难问题。陈有为摄
走进贵州晶晶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制衣车间,emc易倍APP身着民族服装的绣娘们正在埋头量尺寸、划布料、剪裁布、踩缝纫,专注完成服装制作的每一道工序,一件件五彩缤纷、独具民族特色的服装渐渐成型。
据悉,贵州晶晶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注于民族文化产品研发的民营企业,凭借212项自主知识产权和“黔系列”品牌产品(如民族风服装、蜡染手提包等),在业内享有较高声誉。公司自2019年起连续5年获评A级纳税人,成为行业内的合规经营典范,诚信纳税的“金名片”为其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累计带动1000余人就业,年产量近1万套,累计产值达1250万元。
“公司连续5年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积累了一定的信用资产优势,获得客户的广泛信任,这为我们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我们还凭借良好的纳税信用,获得‘银税互动’信用贷款达480万元,解决了品牌升级的资金难题,诚信真的能‘变现’。”公司负责人聂声琼表示,“我们在非遗技艺传承上坚持守正与创新,不断对民族服饰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并将诚信纳税视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黔西南税务相关负责人表示,emc易倍APP税务部门将持续跟踪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做好非遗传承的“守护者”,用税惠红利和精细服务为非遗传承保驾护航,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鲜活。(刘湘、黄凤娜、罗春红、窦蓉)
关注EMC易倍